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发布日期:2023-11-06 浏览量:

 本网讯 李雪 报道:从业42年的杨岭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幸运,是他选择了“机务”,更幸运的是,在不馁与坚信中,他飞云踏海,与“机务”热爱相拥。42年,他将“幸运”藏在朝阳中、落日下、晨光里、余晖处。这“幸运”伴随每一次起飞的微风,也陪伴每一次降落的日暮,它是一个少年挥洒青春和热血的一个个辛苦的时刻,也是挂在额头的一颗颗晶莹汗珠;它是每次安全出发的信念,也是每次踏实归家的心安;它是日渐爬上额头的白发,亦可能是饱受时光蹉跎的笑脸。

坚持——贯穿始终的学习

1964年,杨岭出生于四川省遂宁市一个对教育极为重视的大家庭,祖辈的白手起家、父辈的奉献精神让杨岭的心中始终对努力奋斗保持着昂扬的激情。1981年,正值招工热潮,高中毕业的杨岭入职中国民航飞行专科学校第三训练团,成为了一名平凡的维修人员。1987年,杨岭随父亲调动至绵阳分院,任机务大队一中队机械员。

从运五到TB-20、TB-200,到PA-44-180、Cessna172、Cessna525-CJ1,再到DA42NG、Cessna525-M2,杨岭42年的职业历程贯穿了绵阳分院全部八个大类的飞机更迭,他的职业经历充实而丰富。

刚入而立之年,杨岭赶上了TB-20和TB-200等国外飞机的引进。修“好”新飞机需要熟练的专业英语能力,但“学英语”的艰难与“立事业”的追求让杨岭陷入了两难境地。为了提升自己的英语能力,他先从飞机和发动机的各类全英文手册着手,对照手册查词典,背单词、记语法,再从“听写用”打基础,购买新概念英语等听读教材进行学习,更是利用外派英语进修的机会没日没夜地学。功夫不负有心人,持之以恒的学习让杨岭成为了TB飞机的维修技术骨干,也为他后来的不断成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2005年,杨岭被派至美国Cessna公司参加CJ1机型执照培训。回国后,他与同事一起研究机型手册、筹备工具设备、制定航材清单,为绵阳分院取得高教机训练能力提供了维修方面的强大助力。时至今日,杨岭始终保持着对CJ1和M2两种高教机各种英文资料的获取、理解和运用的较强能力,起到了“领头杨”的作用。

2015年,已经五十多岁的杨岭调任技术科科长。每天接触英语资料的他仍然孜孜以学,整日整夜对着维修资料进行研究和翻译,查阅相关维修文献、追溯每一条维修标准来源、确定每一个技术细节,带领科室人员不断规范工作流程、做好 “立法定标”,严把技术源头。随着DA42NG等飞机的引进,机械与电子两个维修专业也趋于一体化。杨岭也开始手不释卷地“恶补”电子信息工程的基础知识。

在一次次“自主学习”的历练中,杨岭都能快速掌握每种新机型的维修知识,很快成为“技术大拿”。

热爱——积累奠定了成长

热爱并非一蹴而就,而要经历诸多考验。只有承担了起早摸黑的寂寞、忍过了耳畔的轰鸣喧嚣,只有融化了眉头的冻霜冰雪、送走了空中的沙尘烈日,只有经历了排故失败的苦涩、收获了柳暗花明的喜悦,最终留下来的才是机务人对维修工作的真正热爱。杨岭就是其中的一员,通过不断积累,他将满腔的热爱之情,融入到飞机维修和使用的每一个细节。

2010年,高教机Cessna525 CJ1经常出现发动机启动ITT常逼近超温临界的情况,杨岭对发动机启动程序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启动的技能技巧和不正常情况处置方法等与飞行教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降低了发动机启动的故障率。

2013年,PA-44-180飞机燃烧加温机启动困难的情况多发。杨岭深入研究燃烧加温机的维修资料和飞机运行状况,与飞行教员一起对加温机结构特点和起动技巧进行了分析研究,明显减少了加温机启动故障。

42年“修飞机”的生涯中,把个人爱好和职业结合,做好每一件小事,就是从始至终的坚持和守护。在杨岭看来,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让自己放心,也让别人放心。

“敬畏生命、敬畏规章、敬畏职责”在杨岭心中的分量很重。他认为,敬畏机务工作最重要的是“敬业”: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现潜在问题,提出更好的建议,避免问题发生;再进一步,根据自己累积的经验,结合飞机的设计和使用特点,有重点、有计划地开展维修工作。

通过多年维修工作的沉淀和积累,杨岭有了自己的见解。在机电一体化的要求下,解决问题是核心,强大的业务技能是抓手。无论是老机型出现新故障,还是新机型出现新问题,维修人员都要对其发生的机理条件和运行环境等进行科学分析,制定合理、高效的排故方案,并探寻故障发生的真正原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而做到这一切,最重要的是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维修经验。这也是一名资深维修人员必备的能力。

忠诚——一颗红心向着党

杨岭入职后的成长,得益于一群“特殊”的身边人。学习上他们会将技术资料、学习笔记与他共享;技术上的障碍能得到他们及时的指导和帮助;生活中的迷茫能得到他们的开导和鼓励。具有很强战斗力的这些人,在生活中也有超强的活力,他们既能够在文娱活动中编导演精彩的节目,也能在体育赛场上永争第一。

身边的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称号——“共产党员”。加入并成为他们中的一员,成为杨岭又一个追求的目标。

2002年9月,杨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既是组织对他努力做出的认可,也是他始终以一个合格党员的标准、保持高昂的热情投入工作中的新起点。把从党员身上学到的工作方法和奉献精神回报给自己的维修事业,将机务人的战斗力、凝聚力传递下去成了他此生最重要的事。

担任维修中队副队长时,杨岭把分管工作进行拆检并分项落实,做到有监督、有反馈、有复盘、有总结,将党员的带头和示范作用的发挥融入到工作中;针对新员工有激情、想干事的特点,组织他们参与典型故障的讨论;制定能力对照表帮助年轻人查漏补缺,推动他们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不断前进。杨岭从一个党员“新同志”不断蜕变着。

担任技术科科长时,杨岭从技术处理单的规范化着手,制作标准范文,以落实有依据、可跟踪、可追溯的管理制度;经常共享好文,要求机型主管们在翻译英文资料时充分考虑文化差异,力求达到“信达雅”的境界,形成了特有的科室文化符号;带领科室党员深入维修一线,提供坚实可靠的技术支持。带领着机务部党员人数比最高的技术科不断前行,杨岭以一个党员“老同志”不断走向成熟。

再次回到维修中队时,杨岭以深厚的专业知识背景继续为年轻的“机务小白”们毫无保留的提供帮助。每当排故查资料时,他总能说出在何处能找到急需的信息;遇到技术难题时,他总会提出独到的见解;在工作细节中,他总能及时提醒关键步骤是什么;年轻人撰写项目论文时,他总会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意见。共事的年轻人都将“岭哥”认作良师益友,与他配合工作,总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最大收获。

从业42年,杨岭和许多的机务老师傅一样,他们深深地知道,维修行业的未来就在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身上。正因为一批又一批拥有坚定心志的年轻人投身于这个平凡的职业,才显得老一辈机务人的作风和精神弥足珍贵。“教技术”体现在一言一行,“带作风”是潜移默化的,“帮思想”则更是通过一个个党员的言传身教,对年轻人的思想产生长期的影响。正是有了像杨岭这样的党员,机务部培养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机务人,而这些人同样也都有了一个光荣的称号——“共产党员”。

将自己从党的教育中所学的全部,回报祖国和人民,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恪尽职守,杨岭与千千万万的共产党并肩而立,手捧的一颗最真挚的红心向着党。

被认可、被尊重是成熟机务人员的一个标志,能实实在在成为一个被需要去解决问题的人,更是这份职业赐予我们的荣光。

杨岭,一个不甘于埋没在发动机轰鸣声中的“幸运”机务人,用最长情的努力和陪伴绘就了最朴实无华的人生画卷。他告诉我们:唯有热爱,才能不负岁月的漫长!(供稿单位:绵阳分院)